位置:首页-传人名录-教学类传人

刘正和(祖传父教,教学类传承人)

来源:编委会 | 2025-02-22

“刘老师是‘新化改革开放以来教父级的武林人物’。”这是新化县著名作家曾晨辉对刘正和的评价。

曾晨辉之所以给予刘正和老师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刘正和将毕生的心血和经历花在了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梅山传统武术,将国家竞赛套路引进新化上面。新化能获评“湖南武术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且梅山传统武术能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刘正和老师和晏西征、邹寿福等武术大家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如今,尽管刘正和老师年事已高,但他仍然不忘关心新化的体育事业,“梅山武术进校园”、“梅山传统武术考评”……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和亲切和蔼的笑容。

刘正和,男,中共党员,1945年出生于新化县梅山武术发祥地王爷山鹅塘村,从小练习梅山武术,同时也擅长于南拳、长拳及长拳类的刀枪剑棍等。

1966年,高中毕业于上梅中学的刘正和老师,因受特殊年代影响,失去了走进大学继续就读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消沉。1968年,刘正和被分配到鹅塘中学任教,从事党的教育事业,业余传授国家通用武术初级拳术等。1972年,年轻有为的他,开始兼任新化县体委业余体校武术教练。1973年,为了新化武术的发展和武术之乡的建设,县体委派他去省武术队学习,将国家竞赛套路引进新化。

1975年下半年,根据形势的需要,刘正和调入新化县体委担任专职武术教练。19779月,省体委选派他去四川成都体育学院全国武术教练专修班学习深造。回来后,被新化县体委委任为专职教练,主要负责新化的武术推广和普及。期间,刘正和老师还担任过邵阳地区、娄底地区武术队专职教练。1983年,在东安县召开全省武术工作会议中,刘正和当选为湖南省武术协会常委(共7人);1984年,刘正和担任县武术馆馆长兼总教练,负责全县武术拳师的登记考核工作。同年10月,成功举办了解放后新化县武术馆第一次散打比赛,任总裁判长。

1984年至1988年一年一个地方,分别去北京、南昌、西安、兰州和昆明等地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学习交流各省的传统拳术,也为传播梅山武术收获多多。19899月,省体委抽调刘正和及长沙邵阳怀化学院各一人组成省武术工作调研组,历时30天走遍全省十四个地州市的60多家武术館校和拳社。刘正和用三千多字写出了湖南武术现状及发展建议等汇报材料,为湖南武术事业的发展奉献了力量。

此外,刘正和还于1988年编写了《新化武术史》。1990年编写了武术教学资料。曾在《萸江诗社》、《梅山文萃》、《东方风采》、《新化工作》、《梅语》、《梅山文艺》等刊物发表大量的诗词和武术论文。1994年、1995年,刘正和先后带领学员参加了《血旋》《罗盛教》《南岳钟声》等电视剧的拍摄和武打设计,并成功扮演过国民党排长和方丈等角色。

1990年,为了新化武术的发展,受县体委的委托,刘正和被派到东方武术院担任总教练。1992年,与晏西征院长带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两支队伍去海南参加全国武术馆校的比赛,囊括所有冠军奖项。1998年,在长沙武术院担任总教练。因体委领导更换和工作的需要,199811月,继续在县体委负责群体竟训及工会等工作。

纵观刘正和的一生,在鹅塘任教的5年中,历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体委工作的30余年中,两次被评为中共优秀党员,受到县委组织部的表彰和奖励;两次被评为娄底地区体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练员;1980年被评为湖南省体育先进工作者,出席韶山召开的表彰大会;1984年被评为湖南省武术挖整工作先进个人;1985年被评为全国武术挖整工作先进个人;1991年入编《中国武术名人词典》;2003年被湖南省体育局授予“湖南体育功勋奖”光荣称号。

30余年的武术教育工作,刘正和为国家培养了不少的武术优秀专业人才,为北京体院、武汉体院、湖南师大、邵阳、娄底等大专院校输送了不少武术专业人才,为省体育工作队、省运动技术学院输送了优秀运动员。带领学员参加全国、全省比赛,所获奖牌不计其数。

30多年的武术教练生涯,刘正和为新化武术事业的发展、为新化评为“湖南武术之乡”、“全国武术之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刘正和老师一生致力于新化体育事业发展和培育优秀人才,由他亲手培养出来的弟子当中,有在湖南省体育局工作的邹益民、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曾小玲、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罗海燕,还有其子刘飞舟,系邵阳学院体育学院武术教授,副院长,多次任全国、省武术大赛裁判长、湖南省体育局摔跤、柔道、跆拳道运动中心教练;还有2018获国家体育局一级奖章的蒋茂新、著名武术教练袁雄、中国功夫搏击馆馆长杨东华等等。

“其实,我称不上什么武术大家,更遑论是什么教父级的武林人物。”对于著名作家曾晨辉给予的高度评价,刘正和至今都觉得汗颜。在他看来,新化能获评“湖南武术之乡”、“全国武术之乡”等称号,东方武馆创办人晏西征、南北武馆创办人邹寿福以及各位武林同道功不可没,他只不过是从中稍微起了部分作用而已。

当然,刘正和老师并不否认自己上世纪7080年代确实吃了不少苦。“整整20年时间,我一个人既要担任县体委的专职教练和县武术馆馆长,又要管理全县的武术工作,特别是83年开始搞武术挖掘整理,东安会议以后,所有的重担交给我,压力山大。好在有晏西征和邹寿福等武术大家鼎力帮扶,加上他们不负众望,硬是将小拳社发展成了大武馆、大武院,弟子遍布国内外,才有了梅山武术的辉煌。”

2024年5月,刘正和老师被新化县武术协会聘为“终身名誉主席”。垂垂老矣的刘正和老师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希望新化继梅山传统武术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通过“一乡一品”发展,让梅山传统武术能够尽快走上产业化的道路。

 

上一篇:

来源:编委会2025-02-21

下一篇:

来源:编委会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