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功是梅山功法的基础,也是梅山武术中最为重视的训练方法,有“学四十天打, 站三十夜桩”的说法。桩功训练也就是俗话说的“站桩”,有坐桩、箭桩、钉桩三种桩法,训练时以坐桩为主,共有三步练法,依次是练形、练气、练劲。
一、 练形
所谓练形,指的是通过站桩的训练,练成正确的形体姿势,使全身上下形成一个整体,为进一步学习梅山武术的其他功法与技术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桩功的第一步训练属于静力性训练,以长时间地维持桩式不变来达到训练效果,从而增加练习者的腿部力量以及下盘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其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两脚左右开立,两脚间的距离为脚长的三倍,再屈膝下蹲,使大腿成水平, 两膝的前突出点垂直下去不能超过脚尖,两脚尖正对前方,脚趾抓地,脚跟不动,用暗劲向下向外蹬,两脚掌着地如“铁树生根”。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然后两手握拳,右拳前伸, 高与肩平,拳眼斜向左上方,成三角拳,左手屈臂,左肘下垂使左前臂垂直立起, 左拳置于左肩前,拳心朝后。 (图2-1-1)
按以上要求站好桩式后, 保持全身上下处于静止状态, 口齿轻闭,舌顶上颚,同时要求顶平头正,肩平身正,腿平脚正, 心平气正,即所谓“四平四正”。
顶平头正,是指头部要保持端正,不可俯仰偏斜,两眼平视前方。肩平身正, 是指两肩要平,不可高低不平,上身竖直,立腰敛臀。腿平脚正,是指两腿要平, 两脚尖要正对前方,不可成外展状的八字脚。心平气正,是指站桩时不能有杂念, 呼吸要匀称悠长。为了达到“四平四正”,也有在桩功练到一定程度时,在头顶上放一碗水,两肩两腿上各放一碗水进行练习的。桩功练形之法最为简单,只需按上述要求摆好架势,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坚持一段时间即可。在传统的梅山功法训练中, 站桩练形常以点香计时, 能保持桩架不动, 坚持一炷香时间, 而手脚不抖,气息不乱,桩功第一步的练形即告功成,就可以进行第二步的练气训练。一炷香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呢?我们经过认真的点香计时,发现普通敬神用的线香有长有短有粗有细,而最常用的香,燃完一炷的时间为 30~40 分钟,也就是说,只要按训练要求站满 30 分钟,桩功练形就算是达标。至此,下盘的稳定性和腿部的力量都已达到一定强度。而在桩功的第一步训练中,需要注意的是牢记一个“忍” 字,因为在训练过程中,特别是训练初期,全身都会十分酸痛,如果没有思想准备,不要说 30 分钟,就是 3 分钟都坚持不下来,只有树立一个目标———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增加一点时间,哪怕是 10 秒、20 秒,才能从根本上战胜疼痛,才能够成功。
二、 练气
过去梅山地域的拳师们在开场教武时,对桩功的传授大都只教第一步的练形, 后两步的练法只传授给正式的入室弟子,而不经师傅的指点,外人很难从站桩的训练中看出练形与练气的区别。
在武术中所谓的“气”指的是人体内气,它是一种只能通过自身体悟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中医认为:“气卫于外,血营于内,气血相资,如环无端,内达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外达于四肢九窍,百节万毛。”按照武术和中医的说法“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中国传统的医学养生和修道练武的理论中,都有“练精化气”之说,认为“气”是人体内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元气、宗气、内气、真气等不同的名称,起到联通经络、调理脏腑的重要作用。梅山功法的练气术,就是通过人的意念,去调整人的呼吸,再将呼吸过程中接收到的后天空气转化为先天的内气,通过“意领气行”引导这股修炼出来的内气通过体内经络系统贯通到四肢,从而达到养生健体,提高运动效率的作用。
梅山桩功的练气之法,是桩功中的中坚功法,也是许多硬功、软功的基础功法。在练习时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养气,第二步是行气。
养气就是培养内气,以培元固本为主要目标。桩功中的养气训练,需要第一步练形有成,也就是能坚持站桩30分钟后才能开始实行。
其训练方法是:站坐桩、除杂念,口齿轻闭,舌抵上颚,鼻呼鼻吸,不论呼气吸气,均应匀细悠长。吸气时可以不用意守,而在呼气时,则用全部意念,想象着将残气呼出的同时,剩余的精华部分沿胸前的经脉沉入下丹田,使小腹微向外鼓。下丹田位于脐下一寸二分的小腹正中,再呼再吸,循环往复,练满一炷香时间,也就是 30~40 分钟便可收功。收功的时候,应慢慢起立,将两拳变掌,两掌相叠,左掌在内,右掌在外,轻置于丹田处,再在丹田处缓慢地画圈揉动, 先逆时针方向画 36 圈,再顺时针方向画 36 圈,画圈揉动时不可用力。画圈完毕后,再缓慢行走数十步即可。
在站桩养气期间,还可以用坐姿、卧姿进行养气练习,以增加气
感, 加快养气的进度。
坐姿以上体端正为根本,不能俯仰歪斜,两腿可以自然盘坐,单腿盘坐、双腿盘坐皆可,也可端正坐于凳椅上,但以盘坐的效果更好。
卧姿可以仰卧,亦可以向右侧卧。 仰卧的时候不可用高枕, 可平躺于床上, 双脚伸直并拢,两手成掌叠于丹田处。侧卧时左腿屈膝,右腿微弯,左臂自然伸直置于身体左侧,手心向下,右臂屈肘,使手心朝上,摆在头旁。
卧姿调息养气之法可在临睡前进行,对神经衰弱、失眠多梦有良好
的疗养作用。坐姿练习可以作为站桩的辅助练习,而站桩养气以早晚各一次为最佳。
梅山桩功练气之法,方法简单,操作性强,在所有气功中最易上手,而又没有走火入魔的顾虑,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丹田之中便会产生热感,称之为得气, 也就是内气开始产生。这种境界视练习者的天资费时不等,有几天内便有气感的, 也有几十天才有气感的,在练习时要顺其自然,不可刻意去追求。当气感产生后, 随着时间的增加,便会越来越强烈,待练到一开始站桩,在三次呼吸内便有感觉, 培元养气就算初步功成,可以开始进入第二步的行气阶段。
行气,就是运行内气,将丹田中养成的内气转化为武术中所需要的内力,使丹田内气能运行达四肢,以为搏击之用。
站桩行气之法,先从任督二脉开始。在呼气时用意念将内气从丹田中引出, 沿体前经脉往下,过会阴处沿体后督脉往上至头顶百会,使脊椎立直,头有上顶之感,臀有下坐之意。吸气时,全身放松,将内气从头顶百会沿经脉引入丹田。 初练之时,内气尚不能在二脉中循环,只需注意呼气时内气沿路线前往,吸气时依原路返回丹田,但在呼气时头部要有上顶之感,这样呼气时内气沿脉前行,吸气时返回。待沟通任督二脉后,即可一呼吸间,内气运行一周,这种状态就称之为“小周天”。
待贯通小周天后,可以接练气行双脚。在呼气时将丹田内气贯向双脚,无须讲究足间经脉,只需在呼气时使双脚十趾抓地,两脚如有人在两旁用力外拉而自己却不使双脚分开般地用力内加,吸气时则放松双腿不要用力,使内气返回丹田, 这样呼紧,吸松,逐步使丹田之气一呼气便能达到脚部。
待下肢行气纯熟后,即可以练气行双手。在呼气时双拳握紧,使气贯双拳, 左手前伸之拳似有人相顶而自己却欲前推,右手竖立之拳似有人向外拉自己却向内回收。吸气时则放松双手,两拳虚握,气返丹田。
以上身体、脚部、手部的行气之法,初练之时应分开练习,待全部娴熟后,方可合练,合练时也应以躯体头顶为主,四肢拳脚为辅,待练到内气可随肢体的松紧而流畅地运行于躯体四肢,即告功成,可开始桩功的第三步练劲训练。
三、 练劲
在武术上,劲与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二者虽有相似之处,却有本质的区别。 力是人一生下来就具备的本能,哪怕是再弱小的人都会有一丝自己的力量,这种人体本身具有的力量,我们称之为本力,现代体育运动则称之为绝对力量。这种本力可以通过劳作与运动得到增长,并能转变为不同类型的力量,如臂力、腕力、 握力、腰腹力、腿力,以及速度性力量、持久性力量,等等。这些不同的力量只是武术功法与技击训练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离搏斗所需要的劲力尚有一定的距离。武术搏击所需之劲力是在打斗中破敌之用,要发于本体而作用于敌身,并在敌人身体上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使敌或退或伤或残。因此,根据不同的打斗需求就产生出不同的劲路,如透劲、钻劲、化劲等,梅山桩功的前两步训练, 可以练精化气,练气化力,使人气力大增,这种气力尚停留在自己体内,于打斗时仍难以之破敌,其主要原因是不能将这种气力通过武术动作而发放于体外,使敌受到破坏。所以,才有了桩功的第三步“练劲”,即将功法融进武术技术动作中, 以神引气,以气催力,以力生劲。
练劲之法是动功,由练形的不动,练气的暗动,到练劲的明动,将功与劲紧密结合起来,由静生动,以动圆功。其练法共有八式:坐地三拳、横断五岳、闭门推月、迎风舞柳、双龙闹海、牵牛下水、双掌开碑、环抱日月。这八式动作为梅山桩功练劲的基石,称为“梅山大八式”,分练八种不同劲路,即直劲、横劲、 震劲、脆劲、抖劲、化劲、透劲、合劲。练习时可分练,也可合练,分练单式时可细心体会各种劲路和气息的运行路线,八式合练时要认真体会劲路之间的转化, 练到手起劲生,则梅山桩法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