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梅山武术-内容与传承发展

崇文尚武 家国情怀 ——梅山武术在湖湘文化中的地位

来源:晏西征《梅山拳》湖南人民出版社 | 2024-09-28

湖湘文化传承于上古楚文化,是楚文化中最为绚丽的一朵奇葩,它历经中华各地文化的荡涤与陶冶,发出过时代的最强音。梅山武术则是湖南本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影响了一代代的湖湘人,对湖湘文化个性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 梅山武术的文化要素

什么是武术? 顾名思义,武术就是有关的方法、技艺和学问。《汉语大辞典》 对的解释是:武从戈、从止;本意为征伐、示威;泛指军事、 技击。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所说的武术,是指各种军事活动。而随着历史的发展, 今天的武术是指: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由此可知,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武术的运动形式是对抗格斗和套路演练,武术的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的民族习俗、宗教思想和传统学说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并融汇了自古以来形成于中华大地的儒家、佛家、道家、医家、兵家等多种文化思想和文化概念,逐渐形成的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梅山武术,是中国武术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传统道德的载体。它既能健身防身,也能陶冶情操、修身养德。它具有中国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可说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中,对古代武术风格与技击内容保留得最为完整的武术流派。梅山武术的发展与湖湘文化特别是梅山的历史及地域内的民性、民风、传统学说、宗教信仰紧密相关,并相互影响, 水乳交融。

(一) 梅山武术与湘中民俗文化

新化是古梅山峒蛮的中心地域,是苗瑶祖庭,也是巫教的发源地。新化自古以来民性好武,其强悍恶欺的民性和霸蛮的韧劲,影响了整个梅山地域以及整个湖湘。 在《猛回头》《警世钟》 的作者、以死来唤醒民众的新化人陈天华身上,我们就能看到梅山蛮那宁折不弯的风骨。梅山武术与新化民风民俗完全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同体。

新化有着勤俭、笃诚的民风,新化人历来以勤劳著称。古梅山人刀耕火种, 觅食极不易,只能靠勤劳刻苦以求生存。以后生产虽逐渐发展,人们仍长期过着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尽管如此,新化人始终遵奉勤能生万物”“地少勤来补的古训,无论是旧时的广种薄收或近代的精耕细作,都离不开勤劳二字。新化人从历史的实践中悟出真理:新化在历史中前进,归根结底在于一个字。 梅山武术的传习更是不能缺,过去的习武者大都是每天在天还没亮时就起床练武,有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的拳训。而梅山武术古朴无华、不尚花哨的风格,更是对新化勤俭、笃诚民风的一种很好的诠释。

新化人为人厚道,民风淳朴,历以诚为处世之本。因其诚,故不为人所戒惧而乐与之交,亦不因贫穷而背信弃义,不为过失而轻易责人。世称新化人朋友多” “好客绝非谀辞,梅山武术的传承者更是如此。在新化的武术界中,有着许多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人和事,武友间互相帮助是最为常见的事情,有些拳师在贫困交加时,靠武友的帮助渡过了难关,一些老拳师的晚年生活和丧事, 也是徒弟和武友们帮忙料理。

新化人重时令,新化民俗对岁时节令甚为重视。春节、元宵、端午是新化比较重视的大节日,也是最为隆重和热闹的节日,在新化,这些节日都离不开武术表演。 在春节,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是梅山拳师繁忙的日子,每村每寨都要出龙队,龙队的领队大都是拳师,每次的龙灯表演,武术都是重场戏,评定一支龙队的优劣,都是以龙队的武术表演为标准。龙队每到一个村庄舞龙时,都要表演武术,如果武功不够硬,比不过别人,龙队不仅拿不到红包,还会被别人将龙扣住,甚至砸烂。可以说每年的龙灯表演都是一次对梅山拳师的考试。而在端午节的龙舟大赛上,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参与龙舟比赛的选手都要既会水性又会武术,所以在旧时民间时不时会为了输赢产生械斗。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对龙舟比赛进行组织后,因龙舟比赛而产生的械斗慢慢绝迹了,这使五月初五赛龙舟成了一项单纯的群众体育活动和节日庆典

(二)梅山武术与本土宗教文化

梅山武术的发展与梅山地域的宗教信仰有着很大的关系。从史志中对梅山蛮信巫鬼,尚淫祀的记载中可以证实:梅山地域的原传宗教梅山教应属巫教系统,是介于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之间的准宗教。在原属梅山地域的湖南省中西部地区, 梅山教至今仍在民间的各个传统行业中流传,如赶猎、放鸭、造铳、烧炭、漆匠、银匠、水师、拳师等各类民间艺人,便是梅山教的主要传承者。而梅山教所敬祖神张五郎的倒立塑像,完全可以看成是梅山人反抗精神的体现。 梅山地域流行的宗教有师教、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其中的师教与梅山武术的关系最深,许多师教的老师 (法师) 同时具有法师和武师的双重身份,如游佳武、 游石命等既是梅山人众所周知的武艺高强的大武师,又是法力超群的法师。另如民国时期的新化洋溪道教协会的会长、身兼普照法坛老师、普照宫道士的曾求顺便是一名武艺高超的武师,他所在的普照法坛”“普照宫一直都有法、道、武并重的传统。现仍健在的曾求顺的得意弟子曾法持 (法名) 老人,即是法、道、武皆通的长者。笔者在采访曾法持老师时,与他谈及梅山武术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他说:在他了解的师、道、佛等宗教中,只有师教才是和梅山武术缘分最深的教门,师教法事中穿坛、打谯、呛菩萨、还都堂愿等,没有好的武术根底是完不成法事的,梅山武术中的桌拳和一些步法,以及轻身术本身,也是从师教法事的一些动作演变出来的。同时师教和梅山武术所敬的祖神都是张五郎,梅山武术中许多的咒语和手诀也与师教同出一辙。如 《五郎祖师诰》:奉请翻坛倒硐张五郎,祖本二师降坛场,丙子年间九月九,子时生下张五郎,一十二岁去学法,三十六岁转回乡,行至龙虎山前过,思量无个好歇场, 车到山前安齐宿,望见峨眉天下光,此个屋场生得好,不如与我立坛场,山中有只黄樟树,冬月冷,夏月凉,鸣角一声天地动,吹倒樟树叶翻黄,就将篾篮挑水洒法场,家家坛里有名字,处处坛内烧保香,不怕神坛并社庙,只怕五郎祖师降坛场,左脚头上顶碗水,右脚头上顶炉香,左手拿把飞毛剑,右手提鸡祭五猖,红昏玉帝来封你,封在下坛斩妖精,今宵处心来奉请,惟顺,五郎祖师亲降临。又如 《梅山咒》:奉请梅山大教主,梅山威武大将军,头戴色毛花蓝色,身穿青衣短蓝裙,左手执斧明日月,右手拿锁锁妖精,或在山中打猛虎,又在法坛行教门,父姓扶,母姓赵,李家扶养得成人,今宵处心来奉请,唯愿,梅山祖师亲降临。

在梅山武术中,受梅山宗教影响较深的还有其传承礼仪。梅山武术传人在收受入室弟子时,其拜师、出师仪式与梅山教、师公教大同小异,他们供奉的是同一教主梅山张五郎。梅山武术传人的收徒授艺,有普通弟子与入室弟子之别,按现在的说法,普通弟子只是一些业余的武术爱好者,不能列入梅山武术传人的谱系。入室弟子在民间称之为义徒,已属正式传人。而在入室弟子中还有一种叫衣钵弟子,有内传一人、 外传一人之说。内传一人是指无论宗族中有多少子侄,也只传一人,而外传一人则是在外姓弟子中选择一人传授。 所谓的衣钵弟子,即是掌门候选人,最终入选者将继承历代先师的本经、 秘诀、 秘而不宣的绝招等,落选者也可抄录有关本经、秘诀。故新化武林有许多累世相传的武术世家如杨家、伍家、刘家、游家、罗家。

在梅山中心地域的新化,武术的普及率相当高,有不会梅山功,枉为新化人之说。每到农闲季节,各村各院都要延请把师 (拳师) 教武,大都以 40 天为一期,这种传习方式非常普遍,参加学习的学生就是所谓的普通弟子。起场时只需敬敬当地的土地神、家主菩萨,再给祖师爷敬三炷香,念念 《五郎祖师诰》,再由授场的拳师表演武功。也有拳师与将要学习的徒弟对打的,俗称打进场。在普通弟子的开场教学时,其传授内容只有一些基本的武术套路和类似于擒拿格斗术的单操、 解手。要想成为以武术为职业的把师,则比较复杂,一般来讲有两种入门途径:一是通过有名望的人介绍,从而拜师入门;二是在普通的开场学武过程中,得到授武拳师的青睐,允许拜师入门。其拜师的仪式非常隆重庄严,并带有极浓的宗教色彩,更与师教、道教的拜师仪式大同小异,其仪式规模之大小,则与收徒把师的声望大小有关。

在梅山武术传承人所教授的弟子结业时,还要举行出师仪式。正式入门的梅山武术弟子,经过几年的学习训练,自己的武术技能达到了一定程度,通过师父的同意或师父认为其功夫已练得不错了,可以出师,则举行出师仪式:盖卦。

从梅山武术的传承文化与本土宗教的传承文化可以看出,梅山武术这一梅山文化中的瑰宝,与梅山本土宗教产生于同一地域、同一历史时期,是梅山人文历史环境中孕育的一对双胞胎,双方同宗同根,互融互补。在梅山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武术家集巫教和梅山师教或道教于一身,也有许多师公、道士集武术与道法于一身,使得梅山武术与梅山宗教共生共茂,相映生辉。

(三)梅山武术与儒家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梅山武术影响极深的要数儒家的孔孟仁学。儒家学说大兴于梅山当始于梅山开复之后。在北宋熙宁年间开梅建县时,即创办县学学宫于县署之东南隅,内置明伦堂为士子习经之处。在历届官府的大力提倡下,新化文风日盛,有民谚云:

不怕老来穷, 只怕儿孙少书文。作为居于中华传统思想正统地位的孔孟仁学,在朝廷的刻意推广下,对新化的影响日深, 特别是其伦理道德观念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梅山人。梅山武术的各代传人无一例外地秉承了孔孟仁学,成了梅山武术中的道德楷模,因此也就有了我对弟子们学武先学德,练功必练忍的教谕。

孔孟仁学,在古代,本质上是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其核心内容为忠孝仁义、 礼信廉耻,这也是梅山武术中武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对武术行为起着道德规范和价值导向的作用。孔孟仁学的中心思想在梅山武术中首先表现在历代传人的择徒从严上,有所谓不忠不孝不义者不传” “宁肯失传也不乱传等。 我在当年创办兴武拳社” ②之时,就曾撰对联学武先学德,练功必练忍置于练功厅正中, 并根据梅山派原有门规进行修正, 订有学武十不准, 即:

一、 为国为民,健身防身,勤学苦练,不准放松。

二、 尊师爱友,敬老尊贤,不准野蛮粗俗,唯我独尊。

三、 饮食有节,吃喝均匀,不准暴饮暴食,自伤其身。

四、 贵在守志,蓄精养神,不准随心所欲,女色男风。

五、 忍辱负重,礼让谦恭,不准轻易动气,与人相争。

六、 坚持正义,挤危扶贫,不准欺善怕恶,丧失良心。

七、 遵纪守法,精神文明,不准赌博偷盗,作恶行凶。

八、 收徒谨慎,久察其行,不准轻显技艺,乱传于人。

九、 发展传统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不准萎靡不振,损我中华雄风。

十、 凡我弟子,谨守此约,不准违犯,否则除名。

兴武拳社的馆规十不准,虽只是一馆之规,却是对梅山武术中武德规范的一种很好诠释。

孔孟仁学思想从根本上看是泛和谐价值观的一种反映,所谓泛和谐价值观是指

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所形成的对宇宙、自然、人、物的价值判断和追求,这一判断和追求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即和谐。中华民族视和谐为至高无上的根本, 梅山武术主张内外兼修即是和谐的一种体现。所谓内外兼修,在大的方面是指武功修炼和品德修养相统一,使习武者在修炼武术的过程中,掌握超人的武技,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坚强的意志,塑造理想的人格,从而达到精神与技艺的完美统一,达到道拳合一的武道境界。小的方面则是指人体内部机能训练和外部躯体修炼相统一,即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的本质与外在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二、 梅山武术文化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上,区域文化群芳斗艳,各具特色,其中楚文化更是以其鲜明的个性而备受关注。在楚文化的传承中,湖湘文化是其集大成者,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道尽了湖湘文化作为楚文化核心与继承者的自豪与自信。

在湖湘文化中,梅山文化又是其中独具个性的文化元素,作为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湖湘地域文化的影响,同时反作用于湖湘文化,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梅山文化与梅山武术文化可谓同体,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下面来探讨梅山武术与湖湘文化的相互关系。

(一)梅山武术所凸显的湖湘文化精神

位于梅山腹地的新化,其崇文尚武、厚德重义的新化精神,展示出梅山人好学、上进、文明、刚烈、勇猛、彪悍、宽容、守礼、重诺、守信、讲义气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是梅山武术的文化依托,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山人的刚烈品质更是近代湖湘精神的显著特色。

古代楚国人既不服周,也不服秦,是一个生不服、死不屈的国家,以致于有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之说。 楚国虽然被秦国打败了,但楚人精神不死, 刘邦、 项羽等楚人最终还是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梅山人更是历不服中土, 但开梅建县后, 忠君报国的思想又在梅山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也就有了荷戈裹粮拥知县杨勋北上,昼夜疾驰赴汴的靖康勤王,有了南宋灭亡时的张虎起兵抗元,这种骨子里的抗争精神是湖湘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中国近现代,三湘人才是历史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孙中山曾称道宋教仁: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湖南从来就不缺少这样的第一人! 魏源是中国早期洋务派中极力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第一人,蔡锷是讨伐帝制复辟的第一人,郭嵩焘是中国外交界中出使欧洲的第一人,谭嗣同是中国维新派中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唐群英是女性加入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人,刘道一是中国同盟会中为革命断颈的第一人, 谭人凤是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③的第一人,陈衡哲是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等等。杨度吼出了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将湖湘文化中抗争的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新化人陈天华在日本蹈海警世的身影,更是警醒了众多后来之人。这种舍生取义的侠义救国情怀,无不饱含着梅山文化,尤其是梅山武术精神的影响。陈天华将梅山人的品质融入近代湖湘文化中,影响着后世湖南人。

众所周知, 沃土滋生作物, 环境造就人才,梅山武术在潇湘大地源远流长, 其形成的文化氛围激励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梅山武术的传播,得力于这些仁人志士, 他们将从小耳濡目染的梅山武术文化精神,将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传播至三湘四水,为湖湘文化增添养分与活力。

(二)梅山尚武精神对湖湘文化的影响

尚武任侠是湖南的民间传统。过去每到冬季,在湖南各地的乡村都会延请拳师教武, 民间称之为教打, 而这些教打的拳师中以梅山拳师居多, 从而使梅山人的那种勇武侠义烙在了湖南人心中,即使不习武的湖南人也会感受到梅山武术的影响力。 练武之人崇尚侠义之气, 信守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 舍生取义的道德准则,对湖南人普遍讲求信用、一诺千金、重义轻利的心理不无影响。

此外,可以说尚武好斗造就了湖南人天生的军人气质。湖南人是天生的军人坯子。 湖南人具有自我意识强、忠诚、正直、粗犷、强悍恶欺的性格特征。湘军的缔造者曾国藩、胡林翼不用湖北人为兵勇,而在湖南募兵,特别重在宝庆府一带的大梅山圈募兵,与梅山武术不无关系。湖南人当兵的热情极高,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杨度在《湖南少年歌》 中描述:城中一下招兵令,乡间共道从军乐。万幕连屯数日齐,一村传唤千夫诺。农夫释耒只操戈, 独子辞亲去流血。父死无尸儿更往,弟魂未返兄逾烈。但闻嫁女向母啼, 不见当兵与妻诀。本来从军征战, 危险莫测,一般来说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但是湖南人却趋之若鹜,争先恐后。近代以来,湖南涌现出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军事家, 将帅如林。有人总结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些地域现象,说绍兴师爷湖南将”“无湘不成军,凸现出勇武的湖南人在全国军界的地位。

梅山武术作为湖南本土传统体育的代表,其尚武精神极大地影响了近代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梅山武术起源于湖南,扎根于湖南,其古朴无华、不尚花哨的运动风格,桩势稳健、手法多变的技术特点,爱国爱乡、尊师重道、忍辱负重、重诺守信的武德修养,令人叹为观止的上刀山、下火海功夫,使人谈之色变的神打、药打” …… 如此种种,深深地影响着湖湘文化,影响着湖南人。 梅山武术是湖南的骄傲,展现出湖南人崇武爱国的心理特征。

(三)从文化物态看梅山武术与湖湘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主要为器具、建筑、书画、诗文、音乐、舞蹈、祭祀等。

自有历史以来,湖湘大地上流传于世的文化物质都展露出一股浓郁的勇武之风。在诗文方面,楚文化的核心人物屈原,用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等作品,完美地诠释了湖湘人的文化精神,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从屈原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④, 到陈天华的醒来! 醒来! 快快醒来! 快快醒来!不要睡的像死人一般。同胞!同胞!我知道我所最亲最爱的同胞,不过从前深处黑暗,没有闻过这等道理。一经闻过,这爱国的心,一定要发达了,这救国的事,一定就要勇任了。前死后继,百折不回” ⑤;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俚语,到杨度的若道中华国果亡, 除非湖南人尽死” ⑥,字里行间湖南人那种勇猛、刚烈之气扑面而来。

楚人尚巫,信巫鬼,尚淫祀是湖南人传承久远的民俗信仰。这种民俗信仰展现的是人们对自然与他人的敬畏和感恩之情,是湖湘文化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表现。 梅山武术以观其禽技,仿其兽姿而起源,其理念与技法中也有着深深的自然痕迹,其代表性器械梅山铁尺、梅山钯,在器型上那牛角般的造型,也体现了湖湘民俗信仰文化中楚人崇尚自然的特性。

自屈原以降,在三湘大地上出现的无数文艺作品,所展现出的敬祖、忠君、 爱国、情系故土、终生奋斗于斯的湖湘文化精神,与起源于梅山、带有浓郁蚩尤精神的梅山武术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尚武好斗的湖南人留下了与天奋斗, 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⑦的豪言壮语,梅山武术文化则是其最好的依托。

三、 发展梅山武术的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发展梅山武术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予以引导、规范和扶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和投入。 梅山武术是湖南本土唯一的传统武术,是湖湘文化外在表现形式的主要代表,它起源于湖南,成长于湖南,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新化县委、县政府为发展梅山武术,在政策与资金上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一县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站在世界的高度来看待梅山武术文化的发展。建议由湖南省委、省政府出面制订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下拨发展资金,将梅山武术打造成湖南的文化名片,从而进一步扩大湖湘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二)导入国家武术发展体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武术的推广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方面, 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 《中国武术段位制十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武术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军营等武术六进的工作方向, 使武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梅山武术作为湖南的本土武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为梅山武术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光有基础是不够的。梅山武术要想进入大发展的轨道,为湖湘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借全国武术大发展的东风,加入到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体系和武术六进工作体系中,打造出梅山武术段位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梅山武术六进工作,从而使梅山武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三)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文化起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梅山武术的发展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而社会的参与必须有政府的引导与规范。正确的引导能明确发展的方向,规范的管理能使其有序发展,优惠的政策和合理的回报,能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热情。

梅山武术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湖湘文化中个性鲜明的组成部分,它受到湖湘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丰富着湖湘文化的内涵。作为湖南本土唯一的传统武术,它在湖湘文化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更高的重视,其传承与发展亟须得到更多的支持。在国家大力呼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作为湖湘文化源流楚文化的传承者,梅山武术文化应该在继承创新中焕发活力,为湖湘文化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上一篇:

来源:晏西征《梅山拳》湖南人民出版社2024-09-28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