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抢救稀有拳种
武术能健身防身,陶冶情操,修身养德,实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传统武术更是如此,特别是原汁原味原始的传统武术,其套路、技法、功法,都是中华武术的至宝。可惜的是, 现在有一些稀有拳种和一些原始的传统套路后继无人,濒临灭绝或已经绝迹,这对中国武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巨大的损失。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据我个人认为有两大类:一是武术本身的原因,包括拳种本身和传人本身的原因,比如过去民间武术的派别之争及传播受语言地域的影响,民间武师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的保守陋习等。二是外部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导向问题。就拿“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传统武术和传统器械的比赛来说,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填补了其他武术比赛只设南拳、长拳、刀枪剑棍、太极拳比赛的不足,给老武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从前辈那里一代一代继承下来的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的机会;这对于鼓励继承传统武术,使原始稀有拳种得以继续并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断根, 有着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但是我带队代表新化县参加过几次“全国武术之乡” 的比赛, 并且亲自上场以八卦掌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大赛,以梅山板凳拳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大赛,发现比赛中有某些不妥之处。 传统武术比赛项目的部分裁判员或是由于没有认识到继承传统武术的重要意义,或其本身就对各门派的传统套路不甚了解,在评分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力量、 速度和高难动作,对一些原汁原味的传统套路评分很低,对一些加了体操动作和舞蹈动作的创新套路评分却很高,这样使一些本来应该在南拳、 长拳、刀枪剑棍的比赛中去拼搏,但又拿不到名次的二三流青少年运动员都聚到传统武术的比赛中大显身手来了。要知道,即使末流的青少年运动员也比上了年纪的老武术家们在速度和体力方面占优势,于是,就出现了一些门派的代表人物亲自以他们自己门派的原汁原味没有附加其他动作的当家套路来参赛, 也评不上高分、拿不到名次的现象。这样,势必使一些老武术家以后再也不想亲自来参加比赛,而只派一些徒子徒孙将加了体操动作和舞蹈动作的改编套路拿来参赛了。如果这样下去, 在传统武术这个比赛项目中就再也看不到原汁原味、原始的传统套路了。在比赛中得不到激励,我们的下一代谁还想去学去练呢? 这样,势必造成各门派原始套路的绝迹,稀有拳种的失传。
如果说,大熊猫是生物的活化石,那么稀有拳种、原始套路就是武术文化的活化石,如果我们把这个活化石毁了,我们怎么向我们的后人交代呢?诚然,武术应该发展,而发展就包括在套路方面有所创新。各门派独特的拳种套路,就是我们的先人不断创新形成的,这种创新在过去的武术史中,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发展,各具特色,如此才大大充实、丰富了中国武术的内容。但是,应先有继承,才有创新。
近代以来,随着武术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降低,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提供观赏的作用在增强,在套路中改变原来那种每个动作非攻即防的传统技术,而加进一些与攻防无关的高难动作,如体操动作、舞蹈动作、戏剧动作,也是无可厚非的,这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但是,我们既要重视发展,也要重视继承,只有继承好了,才能更好地发展。 创新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我们在创新时赖以吸取营养的稀有拳种、原始套路如不及时抢救、采取保护措施的话,失去了就永不复还了。如果武术创新没有传统套路、技法、功法作基础,我们的武术运动就会异化成另类体育运动。现在,不就有人说我们的散打是拳击加腿吗? 浪子燕青的“勃鸽旋” 哪里去了? 武松醉打蒋门神的“鸳鸯腿” 哪里去了?我们呼唤霍元甲,我们呼唤“拳打南山虎豹, 脚踢北海蛟龙” 的中国武士,我们的中国武术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体育运动所不能够替代的。我们中国武士尊师重道、侠义谦和的传统美德在我们传统武术套路开头和结尾的抱拳礼中依稀可见;我们精忠报国、 威武不屈、除暴安良的民族精神在古朴勇猛的传统套路中依稀可见。在桩稳势固、勇猛刚烈、以气催力、呐喊助威的原汁原味的原始套路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祖先战天斗地、不屈服于洪水猛兽的影子。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同志就如何解决有些传统武术拳种面临失传的问题出了个好主意, 就是用“冷冻” 的办法先保存起来,投点资,做成光盘,等待时机成熟时,再研究继承问题。这是个非常好的办法。中国武协定期举办“全国武术之乡” 武术大赛,特设传统套路、传统器械比赛,这次又将举办全国传统武术功力比赛,都是一些很好的举措。我个人再从两个方面提点具体的看法。
一是在“全国武术之乡” 比赛、 武术馆校比赛或传统武术比赛中,针对传统拳术、 传统器械比赛主要解决“比什么”, “怎么比”的问题,让那些原汁原味的原始套路不但有一个展示的机会,而且有一个合理的评分标准,这样才能达到用比赛来促进对传统武术的继承,保护稀有拳种的目的。
二是及早动员一些老武术家将各自门派中一些好的传统套路献出来做成光盘,将一些好的功法贡献出来,融进现代散打项目的训练中。在这方面,我曾做过实验,在我自己所办的东方武院的散打训练中,增加了传统梅山拳的“铁布衫功” “铁桶子功”功法训练,结果学生们的抗击、抗打能力都通过功法练习而有大幅度提高。在传统的武术拳种流派中, 各门各派都有一些好的功法,完全能利用起来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功力水平。
我在国内教过一些“洋弟子”,也去过一些国家交流武术,不管是在国内慕名前来学武的外国人,还是在国外学习中国武术的武术爱好者,他们对中国武术的向往,往往是源于对中国传统武术与古老的东方哲学的敬慕,就如日本和韩国以前学习我们的围棋、武术而加以精研和发展一样。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者,我们应该将从前辈那里学来的东西, 好好地继承与发展,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而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根,更不能在若干年后,让我们的后人跑去外国人那里学习真正的传统武术。
原载《中华武术》(2014 年 12 期